top of page

【旅遊攻略】橫跨冰島到土耳其,三個月玩遍歐洲 30 國:行前行李、網卡選擇與住宿交通,一次搞定

  • 作家相片: Nick
    Nick
  • 2月12日
  • 讀畢需時 13 分鐘

已更新:4月8日

在剛完成了長達三個月、橫跨 30 多個歐洲國家的自助旅程後,我發現「行李如何打包、網路如何安排、簽證如何處理、住宿與交通如何選擇」都會大大影響旅行的品質。這趟旅程從極北的冰島、法羅群島,一路走到充滿異國風情的埃及、土耳其,沿途既有興奮期待,也少不了各種突發挑戰。接下來,我想把這些寶貴經驗分享給正在計畫歐洲之行的你,希望在你出發前,就能掌握到實用且安心的準備要領。

 
歐洲行前準備

我的環歐初心:用腳步丈量每一段風景


破冰的第一次:為何選擇「三個月、30 國」的旅程?


一開始,我就帶著「想把這塊大陸一步一步走透」的期待,策畫了這趟橫跨三個月、遊歷三十多國的漫長行程。歐洲幅員遼闊、文化多樣,無論是冰島與法羅群島的寒冷高緯度地帶,或是土耳其與埃及的獨特文化氛圍,都有著截然不同的魅力。

 
歐洲旅行地圖
 

光是這樣的地理跨度,就讓我對這次旅程既嚮往又忐忑。


有不少人疑惑,為什麼一次想走這麼多國家?其實除了挑戰自己的適應能力,更想在有限的時間內,讓自己沉浸在各地的生活節奏裡。短暫旅行或許能提供新鮮感,但我希望花三個月深入體驗,讓每個國家的風土人情都能在我的記憶裡留下一點「當地的味道」。


最後回頭看,正是這份「用雙腳丈量世界」的初心,推動我跨出舒適圈,體會到在陌生土地上醒來的那種既新鮮又興奮的感受。


雖然出發前也做過許多功課,但只有當你真正站在那裡,才能感受到各地獨特的文化衝擊與生活節奏。

 

初步準備:掌握大方向、確認必要證件


剛開始規劃行程時,我列出了幾個「大方向」,再依據它們去拆解整個旅程的細節,這樣就比較不會亂了手腳。大方向包含了主要路線、各地氣候特徵,以及旅行預算的大致掌控。


像我選擇從北歐開始,是因為想搶先體驗極光與峽灣的壯觀,然後再往東歐、巴爾幹半島等區域走一趟,再把土耳其、埃及這些文化截然不同的地區放到最後。


如此一來,我便能在同一次旅程裡,感受從寒冷高緯度到溫暖沙漠地形的多層次變化。同時,我也會先大概計算飛行次數、火車與巴士移動的距離、時間,以及可能花費。


留一些「彈性時間」給突發狀況,這一點相當重要,因為在歐洲跨國移動,常常會遇到班機延誤或班次取消之類的意外。

 
 

列點示範:哪些最先需要確認的「大方向」?


  1. 大致路線

    • 先確認是北歐進、東歐出?還是西歐進、南歐出?

    • 建議可以根據機票價格、航空班次多寡,選擇更符合預算或更省時間的出入境城市。

  2. 旅遊預算

    • 計算好整體花費規模,並根據物價區域高低做分配。

    • 舉例來說,北歐和瑞士物價普遍高,東歐與巴爾幹地區相對便宜,可以做預算上的平衡。

  3. 簽證或免簽確認

    • 台灣護照在多數歐洲國家都免簽,但像土耳其、俄羅斯等地仍須事先申請。

    • 建議先上各國官方網站或外交部網站確認,以免因簽證問題影響行程。


每次做長程旅行的事前規劃,我都會先搞定這些「大方向」。只要核心架構明確了,接下來的細節就可以一步步處理,也能降低因疏漏導致的緊急狀況。

 

深度行前規劃:行李、網路與簽證的細膩準備


行李準備:從北歐寒風到埃及陽光,一次搞定


歐洲各國的氣候差異非常大,想同時應付冰島 -30°C 與埃及 15°C 的溫度落差,著實考驗著行李打包的智慧。我最後採用「分層穿搭+多功能單品」的思路,並把不必要的大體積用品剔除,確保自己的行李能夠輕便又應對多變天氣。


  • 禦寒衣物(羽絨外套、保暖手套、羊毛帽)

    • 在冰島自駕、遇到暴風雪時,保暖外套與帽子非常重要。

    • 如果沒有足夠的防寒裝備,真的會被那種刺骨冷風給打敗,連欣賞自然風景的心情都被凍住了。

  • 靈活多變的中間層(刷毛衣、薄羽絨背心)

    • 在溫度稍高的區域或白天相對暖和時,可以把外套脫下,只留中間層。

    • 刷毛材質輕又保暖,背心更是方便自由活動。

  • 輕薄夏裝

    • 進入地中海區域或埃及時,就會換上短袖或透氣衣物。

    • 外加一件薄外套,應付早晚溫差就更放心。

  • 防水鞋或舒適行走鞋

    • 歐洲很多地方石板路或山區小徑都比較崎嶇,鞋子的舒適度比美觀更重要。

    • 長時間走路時,如果鞋子不合腳,很容易腳痛、起水泡,整趟旅行的心情都會大打折扣。


 

為了避免廉價航空對行李重量的嚴苛限制,我遵循「少但精」原則,不把行李箱塞得過度飽滿,也為旅途中可能購買的紀念品預留空間。像保養品或吹風機之類的大件用品,只要確定在旅館或住宿地可以使用,就不必再另外裝進行李裡。

 
廉價航空行李限制
 
建議把常用藥物和洗漱用品收納在小袋中,隨手就能拿到,也免得在大包小包裡翻找半天。
 

以下為「出行攜帶物品清單」簡要版,能依自身需求靈活調整:


  • 貴重物品:護照、回程機票、少量現金、信用卡、旅遊保險、護照影本、緊急聯繫電話

    • 建議多備份影本,以免原件遺失時能迅速應對。

  • 服裝:少量替換衣物、內衣、外套、舒適步行鞋、襪子、圍巾披肩、眼鏡或隱形眼鏡

    • 能兼具防水與保暖功能的外套最好帶一件。

    • 舒適鞋真的很關鍵,尤其在石板路或長時間步行的行程。

  • 電子設備:手機、電腦、充電器、行動電源、電源轉接頭、相機

    • 歐洲插座與台灣不同,一定要帶萬用轉接頭,免得不能充電。

    • 行動電源容量要充分,才不會在重要時刻「電力告急」。

  • 日用品:牙刷牙膏、毛巾、紙巾、梳子、護髮洗髮用品、剃鬚刀、基本化妝品、常備藥等

    • 在外地容易因水土不服而不舒服,常備藥很重要,像腸胃藥、感冒藥、過敏藥都不可少。

    • 建議把這些日用品分類放在收納袋中,找起來更有條理。

  • 行李箱 / 隨身包:行李箱、雙肩包、防竊貼身袋、密封袋

    • 如果行程會跨越好幾個國家,選擇輕巧好推拉的行李箱更省力。

  • 其他:旅遊行程表、筆記本、折疊傘、洗衣袋或洗衣粉等

    • 天氣在歐洲常說變就變,一把折疊傘不僅擋雨,也能遮陽。

  • 季節性物品:泳裝、墨鏡、防曬霜、雪靴、防寒手套、毛帽等

    • 對於要去冰島的冬季或瑞士滑雪場,絕對要準備完整禦寒裝備。

    • 若有海邊行程,泳裝、墨鏡、防曬霜等也別忘了帶。


這些看似小細節的準備,往往能讓旅途舒適度大大提升。當你在異國遇到突發狀況時,每一樣貼心的物品都可能是救世主。

 

歐洲網路:從雜亂實體 SIM 到一張 eSIM 行遍歐洲


用過實體 SIM 卡的經驗


我以前在歐洲旅行時,曾使用朋友贈送的實體 SIM 卡,但發現並沒有想像中方便。


有些 SIM 卡只在特定國家支援漫遊,換到下一個國家後,網路就中斷;或者流量一旦到達某個門檻後,就被降速甚至整個斷網。


更頭疼的是,如果某個國家無法支援原本的 SIM 卡,我就得重新找當地電信商購買新卡。在語言不通、英語不普及的地方,就要花費寶貴的時間與精力,甚至還可能買到跟自己需求不符的方案。

 

穩定又方便的使用體驗:KKday 歐洲無限流量 eSIM


這趟旅程,我選擇繼續使用 KKday 的歐洲無限流量 eSIM。對於喜歡跨國跑來跑去的我,這個選擇讓我省下不少麻煩。只要在手機上掃描 QR Code 一次,就能在超過 30 個歐洲國家使用(冰島、法羅群島、土耳其等都有支援),僅科索沃和北馬其頓不支援,覆蓋度相當廣。


  • 自動切換最佳訊號:就算在東歐某個隱藏小城或偏遠山區,也能自動連上當地收訊最好的電信,讓地圖導航、社群分享不中斷。

  • 網速流暢:不管臨時要訂住宿,還是要搜尋交通資訊,整體體驗都相當順暢。

  • 靈活應對行程變動:有時我臨時決定前往法羅群島,也不用到處找 SIM 卡,直接 eSIM 就能用。


 
SIM 網卡
 

臨時網路的應急方案:Airalo


假如你的 eSIM 忽然到期,或行程因故延長想補幾天網路,也能利用 Airalo 這個 App。它提供多國 eSIM 選擇,幾分鐘內就可啟用,非常適合「突如其來」的狀況。


  • 即刻啟用:免去實體店面排隊、和店員溝通的流程。

  • 超方便:對於臨時跨國移動、行程小延長的旅人而言,再方便不過。


 
Airalo 網路
 

對了,Airalo 偶爾也會有折扣碼可以用,我每個月都會整理最新的旅遊優惠資訊,如果有需要可以去這篇看看:【旅遊省錢攻略】本月精選折扣碼與限量優惠,不容錯過的旅遊商品特價情報

 
簡單來說,一張覆蓋面廣又穩定的網路卡,真能省下很多折騰的時間。尤其跨國移動時,網路幾乎是跟家人朋友聯絡、訂票、查交通的「生命線」,穩定又流暢的網路真的超級重要。
 

簽證與保險:降低風險、確保旅程安心


台灣護照在歐洲許多國家享有免簽待遇,像申根區大部分國家都能免簽停留最長 90 天。但是,也有部分國家需要另辦簽證,例如土耳其、科索沃、塞爾維亞、俄羅斯等地。


出發前,務必先上各國官方網站或外交部網站確認最新資訊,別讓簽證程序變成旅程中的絆腳石。(此處查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最新簽證及入境須知)

 
台灣免簽須知
 

而關於旅遊保險,我認為絕對不該省。歐洲醫療費用高昂,若突發需要住院或救治,沒有保險真的會讓人焦頭爛額。同時,行李延誤、行程取消、財物遺失等狀況,也能透過保險理賠降低損失。


尤其我到冰島這類天候多變的極地環境旅行,更深刻體會到保險的重要性。萬一路況惡劣發生車禍,或極端天氣導致班機取消,有保險至少能安心很多。

 

這裡我特別推薦一間經常投保的申根保險公司,它是德國在台協會認可的保險公司之一,多數去歐洲留學、旅遊或出差的人都能符合規定,也提供足夠醫療與財物保障,讓長期旅行更加安心。

 
德國在台協會認可的保險公司
 

結論而言,簽證與保險都是關鍵環節,只要把手續辦妥、保障買足,就能讓你在旅途中更安心。突發狀況看似不常發生,但只要遇到一次,就會慶幸自己有做充足準備。

 

ETIAS 電子旅行許可制度


歐盟計劃於 2025 年實施 ETIAS 電子旅行許可,這是一項針對前往申根區的旅客新增的入境要求。

 
ETIAS 電子旅行許可
 

申請流程相對簡單,費用為 7 歐元,許可有效期為三年,期間可多次進入申根區。雖然目前 ETIAS 尚未實施,但建議旅客隨時留意相關政策變化,提前做好準備。

 

在路上的真實體驗:交通、住宿和跨國移動的挑戰


交通模式大比拚:火車、廉航與長途巴士


歐洲各國的交通選擇多樣:地鐵、高速鐵路、國際巴士、甚至四通八達的廉價航空,都能讓旅人更容易實現「當天換個國家」的夢想。這次三個月的旅程,我主要用三種方式穿梭在不同的國度。

 

歐鐵(Eurail Pass)

  • 適合想在短時間內多國連跳的旅人。

  • 車班密集,且很多路線風景絕美。不過,有些熱門路線或夜臥車廂需要提前訂座,並支付額外費用。

 
歐洲鐵路通行證 Eurail Pass
 

廉航(Ryanair、easyJet 等)

  • 飛行時間通常只要 1~2 小時,折扣價甚至只要十幾歐元就能飛往下一個國家。

  • 一定要留意行李重量,超重罰款通常不便宜。

 
瑞安航空
 

長途巴士(FlixBus 等)

  • 適合距離不算太遠、或預算相對有限的旅人。

  • 雖然車程較長,但也能沿途欣賞鄉間與城際風光,偶爾當作夜車還能省一晚住宿費。

 
FlixBus 巴士
 

善用比價平台或 App,像 Google Maps、Omio 都能幫你快速比較火車、巴士與飛機的花費和車班時間。只要花點時間做功課,就能節省旅費,也能享受更多沿路美景。

 

推薦幾款交通必備 APP


  • Google Maps:最通用易上手,無論開車、步行或大眾運輸皆可查詢路線。

  • Trip.com:一鍵比價不同航空公司、不同航班時段。

  • Omio:跨歐洲火車、巴士、飛機票整合比價,非常適合多國連跳使用。

  • FlixBus:歐洲常見跨國巴士品牌,適合想省旅費或喜歡陸路風景的旅人。


 
 

對了,如果您還沒有 Omio 帳號,現在只要點擊下方的推薦連結註冊帳號,即可享受新用戶專享禮遇:獲得首次預訂享 10 歐元的折扣!


這個平台是專門用於搜索和比較歐洲各種交通方式的票價,包括飛機、巴士、火車和渡輪等,幫助您輕鬆規劃行程,選擇最適合您的旅行方式。



 

住宿選擇:大城市市中心 vs. 鄉村特色民宿


歐洲的住宿型態極其豐富,從背包客棧、青旅到五星級飯店都找得到,價差也相當大。城市愈大,選擇愈多,但同時價格也會更高,訂房需趁早以免客滿。


  • 大城市(巴黎、倫敦)

    • 優點:地鐵與公共交通方便,到哪都省時,且晚間還能體驗夜生活。

    • 缺點:市中心房價昂貴,旺季常常供不應求,需要在出發前幾個月就下手。

  • 鄉村與小鎮(瑞士、挪威)

    • 優點:常有特色民宿、小木屋或玻璃屋可選,窗外就是令人驚嘆的山水美景。

    • 缺點:如果不自駕,交通銜接班次通常少,行程安排要特別注意時間表。

  • 熱門觀光城市(羅馬、布拉格)

    • 優點:景點集中,步行就能逛遍大部分的經典地點。

    • 缺點:旺季房價波動大,一不留神就可能訂不到合適房型。


建議在訂房平台(如 Booking.comHotels.com)上多比較評價、價格與地理位置,也別忘了留意入住(Check-in)與退房(Check-out)時間。有些歐洲小旅館沒有 24 小時櫃台服務,半夜抵達可能會撲空。

 

多國跨越時的突發情況:保持彈性、善用工具


歐洲的交通雖然發達,但班機或火車延誤、罷工、天氣驟變等情況偶有發生,也可能遇到旅館因故臨時取消預訂,這時候該怎麼辦?


我認為「保持彈性」是最好的策略。尤其在安排行程時,不要把每一天都排得滿滿的,因為一個延誤就會像骨牌效應,讓後續整段行程都面臨調整壓力。


建議把翻譯工具(如 Google Translate)隨時備好,遇到語言不通時能快速溝通。


很多時候,一場突發狀況也可能帶來驚喜或意外收穫,比如車班延誤讓我多逗留半天,就在小鎮裡發掘了美味的當地甜點。這種隨機應變的體驗,往往是旅行中最難忘的片段。

 

用「減法心態」和「彈性準備」,打造輕鬆愉快的歐洲之旅


三個月走過 30 多個歐洲國家,從冰島的極寒到埃及的沙漠暖陽,一路體驗到文化和地景的強烈反差,也深深體會:「事前準備做得好,但更要留一點彈性給未知」,這才是享受長途旅行的關鍵。


我整理出三點核心建議,供你在規劃或即將出發前參考:


  1. 行李與服裝準備

    • 「少而精」原則:分層穿搭、挑選功能衣物,確保在溫度跨度大的歐洲時也能輕鬆應對。

    • 別為了「可能用得到」就帶過多裝備,輕裝反而能讓你行動更自如,也更省下交通成本。

  2. 網路卡、簽證與保險

    • 一張覆蓋範圍廣又穩定的 eSIM,可省下在各國換 SIM 卡的麻煩。

    • 提前核對免簽或簽證需求,並購買完善的旅遊保險,才能在突發狀況時少些不安。

  3. 交通與住宿

    • 依照距離、預算與時間彈性,搭配火車、廉航或巴士的優勢,達到效益最大化。

    • 訂房務必留意評分、地理位置與退房政策,提早訂能避免臨時找不到房間的尷尬。


 

事實上,歐洲之大,要想一次「看完所有美景」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

因此,如果你也是首次踏上歐洲土地,不妨以「減法心態」來安排行程,寧可把部分景點留待下次再訪,也別讓自己一路狂奔得疲憊不堪。


在跨國移動時,隨時維持「開放心態」,讓意外成為驚喜的契機。因為每當你遇到不可控的狀況時,通常也會展開另一段精彩的插曲,有時甚至是當初計畫時想也沒想過的收穫。


 

幾個小提醒


  • 重要物品貼身保管:護照、信用卡、旅遊保險證這些絕不能離身。

  • 以備不時之需:多帶幾張證件照和護照影本,一旦弄丟了護照,至少有備用材料。

  • 行李越簡單、網路越穩定、心態越開放:你就越能盡情欣賞當地的魅力,而非忙著處理雜事。


 

通常來說,只要事前安排好機票、住宿、網路卡和保險,再配合 Google 地圖和翻譯工具,就能放心踏上歐洲冒險。像是透過航空公司官網,或 SkyscannerTrip.com 這類比價平台購買機票,再搭配 KKdayGetYourGuide 等旅遊平台預約好 SIM 卡、交通票券和景點門票,不僅省時省力,也能讓整趟旅程更有掌控感。

 

此外,若你是第一次前往歐洲,也建議先看看一些關於防範扒手、公共交通打票規則等資訊的文章,從基本安全常識到交通搭乘細節都提前掌握,準備越充足,你的旅程就越順利、越安心。



 

旅遊需求

推薦平台

航班查詢

Google Flights(最佳比價平台)

Trip.com(通常最便宜)

Omio(歐洲航班比價平台)

住宿預訂

Booking.com(通常最便宜)

Hotels.com(提供特殊房源) agoda

eSIM 卡

KKday

Klook Airalo(全球通用)

各種交通票、渡輪

KKday(交通卡)

Klook(交通卡) Omio(歐洲火車票、巴士、渡輪)

景點門票、在地活動

GetYourGuide(活動最豐富)

KKday(品質較優)

Klook(通常最便宜) Viator

租車自駕遊

Booking.com(車源較多)

Trip.com(通常最便宜)

Hotels.com Go Car Rental(冰島租車)

機加酒、機場接送

Trip.com(組合較彈性)

agoda(通常最便宜)

Expedia


 


Comments


Nick. Day921

​精選文章

Nick. Day921
看看過去一年有多少人來過這裡...

繼續探索世界的每個角落

Copyright © 2025 Nick. Day921.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